公安部、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联合公布的《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》,自2025年7月15日起开始正式施行。
一、什么是 “网络身份证”?
国家网络身份认证,简单点来说,就是就是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,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、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。以网号、网证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为呈现方式,既能确保个人信息在线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和快捷性,同时,又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。
二、为什么要推行“网络身份证”?
有了实体身份证,为啥还要再领一张“网络身份证”?相信很多人有不少的疑惑。公安部数据显示,我国网民每天平均因网络注册、扫码支付等行为,暴露身份证号超2000万次,黑产团伙通过非法获取、倒卖公民信息牟利,导致诈骗、骚扰电话、身份盗用等问题层出不穷,每年因身份信息泄露导致的财产损失高达数百亿元。
“网络身份证”,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,采取网号、网证双重认证机制,为个人信息保驾护航。今后,在网购、各类办理业务等要用到实名信息场景中,可以用“网络身份证”进行核验,极大地降低个人身份信息泄露风险。
三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例警示
案件背景:2023年4月,犯罪嫌疑人王某利用网络技术手段,非法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,并在互联网上搭建数据查询接口,向他人有偿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查询服务。经查,王某的行为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。衡阳市某公安局接到线索后,迅速展开侦查,成功将王某抓获归案。
取证分析
1.数据固定:
依法对涉案的手机、电脑、U盘等电子设备进行无损数据提取,全程确保原始检材完整性,并采用哈希校验等技术手段固定电子证据,保证数据真实、未被篡改。
2.数据分析:
通过对手机数据中的聊天记录进行深度解析,成功梳理出完整的公民个人信息流通路径,并发现部分非法获取手段。同时,提取到犯罪团伙用于存储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盘地址。
3.数据统计:
(1)经解析,涉案数据包含大量公民个人信息,除基础字段(姓名、电话、地址)外,还涉及身份证号、工作单位等高敏感内容。
(2)为避免重复数据影响案件统计,采用去重算法对数据进行清洗,确保每条信息唯一性,提高数据分析准确性。
(3)统计显示,去重后有效数据达数十万条,覆盖全国多地,信息维度全、精度高,社会危害性显著。
四、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?
1.谨慎授权:对于身份证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,切莫随意透露,保护个人隐私,从拒绝不必要的授权开始。
2.国家平台:在网络平台优先选择“网络身份证”进行身份认证,国家平台在线身份认证安全、快捷。
3.定期检查:利用“国家反诈中心APP”定期查询个人信息,及时发现并防范个人信息可能泄露的风险。
4.提高警惕:面对任何人索要个人信息的情况,先核实对方身份,谨防上当受骗。
五、结语
电子数据鉴定技术的进步,已成为已成为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重要利器。伴随着《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》的正式实施,我国在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将更加完善。我们每个人都应提高警惕,共同携手营造一个安全、可靠的网络环境。
如果您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使用,请立即保存证据并向公安机关举报,让司法电子数据鉴定之光照亮维权之路!
咨询热线丨0731-84163158
联系地址丨长沙市岳麓区潇湘南大道368号中盈广场D栋1101-1104
湖南云电司法鉴定所,一家从事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的专业机构。面向全社会提供电子数据司法鉴定、数据恢复、取证技术支持服务的第三方司法鉴定服务机构。本所致力于打造精准、高效、专业的电子数据取证高科技鉴定实验室,并成为国内顶尖的电子数据取证领域的司法鉴定权威机构。